试论石油期货对中国的战略作用及其发展对策
2022-09-19 13:50:11
浏览次数: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产的增长速度,国内石油供求矛盾日渐增大且已成定势。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大。而与此同时,国际油价频繁波动。不断增大的供需缺口和频繁波动的油价使得中国面临的石油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深入建设,以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建设已成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中一个广为关注的课题。政府、学术界和商界对中国建设石油市场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探讨。“中国标准”、“中国价格”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的《关于石油期货市场建设的提案》(下称《提案》)称,在确保国家宏观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石油市场改革步伐,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尽快推出石油期货,同时培育发展期现两个市场,逐步提高我国在石油市场格局和价格体系中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推出石油期货是我国发展石油市场的重要战略选择。石油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体系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客观上要求改革我国石油市场现有的格局。令人欣慰的是,上海燃料油期货的成功上市和平稳运行迈出了我国开展石油期货探索性的一步。但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只有燃料油期货一个品种,相比之下,纽约、伦敦等全球石油期货中心的产品就丰富得多,从原油、成品油到天然气期货等一应俱全。
2 世界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期货的产生。石油期货诞生以后,其交易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目前已经超过金属期货,是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机制已相当成熟,市场业态结构呈现多元化和规范化发展格局,即期现货、长期购销合同、中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网上交易等贸易方式综合发展,推动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2.1 石油期货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使世界对石油的需求迅速增加。在1973年以前国际油价被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所控制。当时,以固定价格为主的短期合同每次签订就是若干年,油价几乎没有短期变化。而且第三世界产油国的力量比较弱小,非欧佩克国家生产的石油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国际石油市场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国际石油危机,这两次石油危机使得70年代末的国际油价比70年代初上涨了近20倍。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石油期货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
石油期货市场发展初期,发展极为缓慢,亦没有得到石油工业界的广泛认可。直到1986年油价暴跌,石油市场波动频繁,风险增大以后,石油期货市场才得以迅速发展,期货交易量急剧增加。据统计,NYMEX开办取暖油交易的第一年只有三万四千个合同易手,1987年,交易量迅速增加到四百三十万个,到1989年更是猛增到七百五十万个[4]。
为了满足石油公司、炼油厂、经销商、投资银行和用户的不同需要并从中牟利,石油期货市场的交易范围从最初的燃料油扩大到了原油、取暖油、汽油以及丙烷期货合同,期货交易的种类大大扩大了。目前,石油期货市场正向纵深发展,己成为国际石油贸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石油市场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
2.2 石油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
2.2.1 石油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
利用石油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进行“风险采购”,锁定生产经营成本或预期利润,增强抵御市场价格风险的能力。套期保值功能(亦称避险功能),是期货市场最主要的功能和内容。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上购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利用这一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市场的亏损,从而达到转移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市场风险。套期保值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存货的价值,二是为了固定购买成本。一旦其购买成本固定下来,套期保值者便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实施买进现货卖出期货或反之的交易技巧使自己的收入得到保证,从而限制了风险。
2.2.2 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利用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稳定现货市场价格,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期货市场给出了一种价格发现机制,在期货市场上众多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投机者聚集在一起,以生产成本加预期利润作为定价基础,对商品未来价格进行行情分析、预测,通过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公开竞价,形成一个公正、真实、预期的基准价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市场供求状况和一系列影响价格变动因素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克服了现货市场分散交易所形成的现货价格对时空的局限性。
2.2.3 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规范功能
一方面可以规避国际油价波动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市场价格波动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投机是指投机者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通过买空或卖空低进高出运作,期望从期货合约价差中获取利润的一种交易方式。期货市场由避险者与投机者组成,避险者不愿意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投机者却有能力而且愿意承担风险。原因在于在期货市场上用少量的本钱就能做数倍于本钱的生意,能以极有限的资金作高速的周转,寻求尽可能多的投机获利机会。
3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基本情况
我国石油期货的历史很短,中间还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中断期。1993年初,中国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后来,原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很快由于实行石油政府统一定价而暂停交易。在之后的时间里,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一直处于空白阶段。
2004年8月25日 ,在1995年中国暂停石油期货交易之后,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又一次苏醒,燃料油期货品种终于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重新挂牌上市。燃料油期货合约的上市标志着一个起点,将为更多石油期货的推出创造条件,这是中国重新启动石油期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1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建设的历史实践及经验
3.1.1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建设的历史实践
我国在石油期货领域已经有过成功的探索。1993年,我国曾相继开办了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北京石油期货交易所,并在广州联交所挂牌交易石油期货。当时,国家允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自销5%的原油(约2000万吨),允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自销9%的成品油(约1000万吨),在完成计划任务后自行定价,形成一定规模的石油现货市场,为石油期货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石油价格的双轨制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的严重脱节,导致了国内石油市场流通秩序混乱的局面。为此,199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革石油、成品油流通体制的通知》(国发[1994]第21号文),实行“统一政策、统一价格、统一调拨、统一质量标准”的石油流通政策,失去现货市场依托的石油期货交易逐渐萎缩直至停止[5]。
3.1.2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建设的历史经验
回溯石油期货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
首先,石油市场机制形成和石油管理体制改革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交替发展的过程。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石油期货的建立与石油生产、流通、消费和管理体制等市场环境密切相关,要根据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改革,为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设寻找解决途径。
其次,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是石油供求企业的共同需要,石油期货是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石油市场开放和体制建设提供规范的市场环境。要根据改革开放进程,积极培育规范的石油期货市场,有步骤的进行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建设[5]。
3.2 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成功运行
燃料油期货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一个石油期货交易品种,作为石油交易衍生工具,它的价格反映政经形势及市场变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发现,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走势与国际油市的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与新加坡市场相比,上海燃料油期货更多地反映了中国国内油市行情,又对新加坡价格形成牵制。市场交易日趋活跃,持仓结构合理,风险有效控制,交易所的报价影响力使得境内外机构高度关注,路透、道琼斯、普氏、金凯讯等国内外媒体每天都滚动报导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的交易情况。市场的参与者既有中油燃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石油流通、消费企业,也有大量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者地域覆盖全国各地。
在交割方面,自燃料油期货上市以来,已成功进行28次实物交割,共计交割燃料油55.15万吨,交割过程平稳有序。交割中的买卖方主要是来自北京、上海、广东、青岛等地的流通和贸易企业以及终端用户。
表3-1 上海燃料油期货各年交易量
数据来源:上海期货交易所(http://www.shfe.com.cn)
自 2004年8月25日 上市以来,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与黄埔燃料油现货价格、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的走势保持了较强的相关性(见图3-1)。计算表明,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与黄埔燃料油现货价格相关性为98.5%,与新加坡燃料油价格相关性为95%,与WTI原油期货价格的相关性为87%。燃料油期货价格在与周边市场高度相关的同时,也表现出其走势的独立性——与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和新加坡燃料油价格相比,价格变动幅度偏小[6]。
3.3 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成功运行的深远意义
3.3.1 “中国标准”、“中国定价”地位作用初步显现
燃料油期货的中国标准应当日益符合市场需要,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在这几年的运行中,我们一直在对燃料油的交易标的和标准进行研究和讨论,比如质量指标、交割仓库的设置等,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发现,在中国贸易企业谈判过程中,以中国燃料油期货的标准作为供货的品质标准和定价基差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是影响力,是我们能够在贸易谈判中提升地位的一个有利条件。
中国定价地位日益明显。燃料油期货价格走势与国际油市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但是燃料油期货更多反映了国内油市行情。在大部分时间里,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能提前指示出黄埔现货价格的变化[7]。目前,新加坡市场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但上海燃料油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价格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3.3.2 规避价格风险的套期保值功能的体现
通过几年的运行,上海燃料油期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回避风险的能力,应该说它的运行已经非常成功。我们很多企业已经参与到燃料油期货市场中来,开始利用燃料油期货来安排生产和进口,管理价格风险,克服“倒挂”带来的经营困难,改变盈利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同时,国内现货贸易商开始利用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计价,并争取在进口计价中采用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
3.3.3 为我国推出其他期货交易奠定基础
燃料油期货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能源期货市场积累宝贵经验,有利于改变中国在亚太燃料油定价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燃料油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中国现有的期货交易经验,为今后丰富期货交易市场,推出其他期货品种开辟了一条道路。减少期货市场建设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为石油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 积极推进和完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
目前,世界石油期货主要有原油、成品油和燃料油期货,石油期货市场也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等地区。美国的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英国的国际石油交易所(IPE)都是大型的石油期货交易场所,交易的品种不仅有原油,还有成品油及燃料油,为地区及全球的石油期货及现货交易做出了很大贡献,市场也非常完善。而亚太地区只有新加坡燃料油期货市场比较有影响力,但交易的品种却远没有欧美发达国家的石油期货市场丰富。具有影响力的原油期货交易市场较少,而且没有本地区原油作为原油期货定价的基准油。这些都使得亚太地区在世界石油期货市场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中国在亚太地区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石油市场最主要的成员之一,中国发展石油期货市场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石油现货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包括原油和汽油、煤油、柴油在内的石油期货市场体系,将为企业提供一个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工具,为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同时能使我国参与国际油价形成过程,提高价格话语权,保障石油安全。
4.1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战略意义
石油期货市场是一个能源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掌握定价权,引入市场参与者,可以引入公平的市场竞争体系和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从而能够确保石油稳定供应。然而,在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在以石油期货为代表的石油交易衍生品日益发展的趋势下,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发展却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国急需建立一个机制健全,发展平稳的石油期货市场,这对我国石油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1.1 有利于我国争取石油定价权,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虽拥有巨大的石油进口量,却在国际(石油)定价机制里连0.1%的权重都没有,原因就在于我国市场没有形成机制,采取的是国家统购统销、价格被动跟踪的体制。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必需建立石油期货市场[9]。
4.1.2 有利于健全石油市场,增强国家宏观调控
一个完整的市场,不仅包括现货市场,还应包括期货市场。因此,石油期货对于健全我国现代化的石油市场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通过石油期货交易优化投资合、提高收益、增强安全性、降低整个石油行业及石油制品的交易风险,从而为中国石油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最终完成中国石油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起现代石油市场机制。同时,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国家对石油市场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现货期货两个市场进行,多了一个有力和更加灵活的调控手段。
4.1.3 有利于改革与完善石油的定价机制与流通体制
我国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是以新加坡等地加权平均价格为定价依据。这种定价不仅价格接轨简单机械,调价时间滞后,而且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国内具体情况,所以难以反映国内油品市场的真实供求状况。同时还公开了我国的贸易价格,会因国际价格被操纵而造成损失。而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开、集中、统一的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石油期货价格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全社会对石油价格的预期,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是真正的市场价格。因此,借助期货市场可以建立科学的石油定价机制及规范有序的流通体制。
4.2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增加国际油价定价发言权的权重也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我国的市场体制运行情况看,中国目前在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方面,还不成熟,发展石油期货依然面临许多障碍。
4.2.1 我国缺乏牢固的现货基础,石油储备不足
一方面,中国期货市场还没有足够大的现货市场相配套,没有足够的买卖方和交易量,目前的石油期货交易还不能发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的作用。由于一律采取实物交割的方法,远远不能为中国石油进口商提供规避价格风险的渠道。这使得中国的用油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还不得不接受高昂的国际油价[11]。另一方面是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不完善。
4.2.2 石油市场存在垄断
目前,从国内原油产出方面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几乎垄断了国内原油产出,特别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巨型企业,它们的实力和地位使其它新市场竞争者的介入可能性几乎变为零。我国于2005年组建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但经过整合后的延长集团,无论是从产能、资产规模,还是行业的影响力来看,都有较大的不足[13]。目前它与前两者相比还不在一个层次上。相比而言仍然是地方企业,规模小,对行业的影响也仍局限于陕西及周边地区,难以跟国内的石油巨头相提并论。
4.2.3 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
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石油期货不是商品交换,而是一种金融信誉。这种交易形式要依靠健全的金融体制来支持。期货交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每日结算制,它要求作为期货交易信用担保的保证金要根据交易情况随时追加到位。一般情况下,交易所收市后在晚间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知,要求第二天开市前必须到位,否则强制平仓。由于金融系统流动资金非常慢,无形中给期货交易带来巨大风险。
4.2.4 期货品种单一
石油期货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等地区。美国的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英国的国际石油交易所(IPE)都是大型的石油期货交易场所,交易的品种不仅有原油,还有成品油及燃料油,交易品种多样化。然而我国目前仅有燃料油期货一个石油期货交易品种,交易的品种远没有欧美发达国家的石油期货市场丰富。
4.3 发展与完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对策
石油期货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形成完善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而完善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形成不仅可以提升在国际上的定价权和相应的市场影响力,而且可以减少该国石油价格的波动频率和幅度,还可以降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可以为国家提供可供参照的石油价格指标体系,使国家对石油市场的宏观调控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同时进行,有利于提高国家对石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水平和效果,可以防止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随着中国市场不断的对外开放,中国会赢来新的石油高峰和金融高峰,及时建立石油期货市场,能稳定市场,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与完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应做到以下几点:
4.3.1 积极发展石油现货市场,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我国石油国内需求不断增加,高能源消耗行业电力、石油化工以及交通运输成为消费的主体,但我国石油产量却逐年下降。国内石油供不应求,加大了石油进口的压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应增大对石油行业发展力度的支持,引进先进的油田开发技术,增加石油产量,提高石油的再提炼技术,建立石油储备。石油储备体系包括国家储备、企业储备和社会储备三个层次[15]。我国要积极借鉴外国石油储备建设经验,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由于石油储备是和市场直接挂钩的,与市场运作衔接。因此,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将有助于完善整个市场制度。如果中国建成世界重要的石油期货市场,那么大量石油现货可能会选择在中国交割。国际石油贸易商因此会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以储存石油,那么大量石油将被运输和储存在中国,形成石油资源的社会储备,从而就可以利用国际资金帮助我国储备石油。
4.3.2 培育市场主体
目前,中国石油市场的寡头垄断局面使市场缺乏主体多样性和利益多元化,很容易造成行业合谋或个别主体操纵市场,不利于期货市场的建设。因此,打破三大石油企业的垄断局面,对石油交易的放宽管理势在必行。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4年年底中国对外资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2007年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这无疑促进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培育[16]。跨国石油企业入驻中国,给中国石油企业带来了竞争和压力,这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必将促进石油行业更加有效率地发展,加快石油业的市场化进程。
5 结论
目前国内石油市场状况是现货多、期货少,整个流通环节控制在几个公司手里。而在国际油价体系中,我们又缺乏定价话语权。因此,必须坚定推进国内石油市场体系建设。
中国在建立区域性石油交易中心方面有很多优势,中国在连接中东、中亚石油生产国和东北亚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陆路通道中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枢纽地位,并将逐渐成为亚洲石油定价中心。为了确保石油经济安全,我国既要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也要加快完善现货石油市场体系,如果不加快建设完善本国的石油期货市场,一旦其他国家的亚太石油市场地位确立之后,中国在世界甚至亚太石油市场格局中就极易陷入被动的地位,有可能会失去建立亚洲石油定价中心的战略机遇。
我们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建立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结构、季节特征的成品油期货市场,形成国内成品油基准价格体系,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合理配置石油资源。
参考文献
[1] 杨锦之,洪渊.从中航油事件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J] .当代财经,2007,03
[2] 王鑫,王爱华.我国燃料油现货市场的状况[J] .价值工程,2007,03
[3] 褚玦海.石油期货交易[M] .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 庄青,李国俊.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国际石油经济, 2007,08
[5] 郝翔,张意翔.对我国发展石油期货市场的初步探讨[J] .理论月刊,2006,03
[6] 褚玦海,张宏民.上海燃料油期货上市三周年回顾与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展望
[J] .http://www.shfe.com.cn ,2007,08
[7] 褚玦海.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回顾与展望[J] .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