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为打造战略支点奠定环境基础(赵斌)

《中国环境报》:为打造战略支点奠定环境基础(赵斌)

2022-10-05 11:10:10 浏览次数:

  【编者按】本文是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在今年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上的发言。本文系统阐述了湖北省在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设立后,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取得的初步成就及经验,以及下一步继续探索新道路的工作思路。

武汉城市圈怎样推动

“两型”社会建设?

阅读提示

突出生态环境地位,科学谋划发展目标;科学分析环境容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努力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创新环保体制机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是一个关系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推进新一轮改革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的设立,不仅赋予湖北省先行先试的权利,而且为湖北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把湖北省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自2008年9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革试验,城市圈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保持“双下降”,初显“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对武汉城市圈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是突出生态环境地位,科学谋划发展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把生态环境放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城市圈平原水网景观和丘陵山地自然生态的优势,突出滨江、滨湖的特色,以构建“碧水、蓝天、青山、美城”的生态格局为目标,建设人水和谐、绿色宜居、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群。

二是科学分析环境容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武汉城市圈产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重工业和制造业相对集中,资源环境禀赋优越,在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优势。为确保武汉城市圈的改革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湖北省专门制定了《武汉城市圈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在科学分析城市圈各城市、区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的前提下,设计出“一轴、两翼、三环、九区、十八脉、三十六节点”的城市圈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了严格保护区(红线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黄线区)和引导开发建设区(绿线区),以此作为城市圈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布局的基础,促进城市圈在实现“弯道超越”的同时,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努力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发展新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任务。温家宝总理曾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这是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武汉城市圈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既是环境与经济矛盾最尖锐、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关系最好的时期。为此,我们按照“三个历史性转变”要求,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积极探索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新路。

四是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创新环保体制机制。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最大优势,是国家赋予武汉城市圈先行先试的权利。我们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更新观念,大胆试验,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一年来,湖北省按照城市圈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行政管理层级,构建统一高效的行政决策体系和行政管理机制;编制了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了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测、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三位一体”的区域环境安全保障系统;在全国较早实行了绿色电力调度机制,建立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绿色责任保险制度,2009年3月18日,湖北省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积极推进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改革、危险废物管理模式改革、乡镇环保行政体制改革,试点了污染企业环境保证金制度、跨区域环境监管机制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今年3月27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和湖北省省长李鸿忠签署了《共同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协议书》,标志着部省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标志着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改革试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环境保护部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对湖北省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大胆推进环保制度创新,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促进作用。

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做出了在全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为此,我们结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生态基础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湖北下一步如何深化

“两型”社会建设?

阅读提示

在发展生态经济上抢占先机;加强水污染防治,真正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大胆创新,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所突破。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之路才刚刚起步,湖北省的改革探索工作还任重道远。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具体困难,湖北省在探索环保新道路中还需要加倍努力。

一是发展“新”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当前世界的潮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武汉城市圈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我们将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积极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充分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推动支柱产业向生态化、无污染或少污染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在发展生态经济上抢占先机。

二是做好“水”文章。湖北省既是三峡工程所在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境内水系发达,江河纵横,素有千湖之省之称。水资源丰富既是湖北的一大优势,也使湖北面临水患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巨大压力。化解湖北省“优于水亦忧于水”的难题,要求我们必须把治水问题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认真做好“水”文章,彻底治理水患,加强水污染防治,真正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三是探索“新”机制。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需要我们大胆创新,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所突破。要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建设节约社会;创新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生态城市圈;创新科技引领和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圈;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整合圈内产业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城市圈;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的体制机制,探索城乡集约发展新路子;创新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财税金融体制机制,提供财税金融服务和支撑;创新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增强承接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的能力,打造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开放型平台;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平台。

建设“两型”社会,是湖北省实现中部崛起重要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湖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历史机遇和重大考验面前,湖北人民正在努力探索,以“舍得投入、舍得发展速度、舍得个人声誉和仕途”的决心,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为建设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作者简介】赵斌,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男,1952年9月生,汉族,湖北省鄂州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