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用多种经济手段调控污染产业(许式孝)
2022-10-06 18:30:10
浏览次数:
合理、充分地运用信贷、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可以有效调控污染产业的发展,减少污染的产生。就税收手段来说,可以用赏罚分明的税收政策影响生产者;加大污染产品流通税的征收力度;加大污染产品消费税的征收力度。信贷部门要利用相关的政策提升信贷调控意识和运作水平。要积极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品的优化。要加强研究和解决排污费的征收问题;征收环境生态补偿费;建立押金制度。
编辑心得
所谓环境经济手段,是利用经济利益关系对环境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政策措施。尽管目前以绿色信贷机制为主的环境经济政策正在方兴未艾地推行之中,但不可否认,我国长期以来的污染防治仍是以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和控制为主,环境经济手段虽然有一些,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引入多维的环境经济手段,将有助于弥补现行污染防治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政府环境管理的效率,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但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以前存在的污染产业尚未得到淘汰和有效控制,新的污染产业又在不断产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上升,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由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危害和环境破坏不断增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效调控污染产业的发展,减少污染产品的产生。
目前,国家对污染产业的调控仍是以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和控制为基础,辅之以宣传教育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运用得较少。实际上,合理、充分地运用信贷、价格、税收和收费等经济手段来调控污染产业的发展,可以弥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不足,会取得更好、更大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些经济手段的运用,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成本、利润和收益,极大提高污染产品的成本,尽力降低污染产品的利润,使污染产品的生产者无利可图,从而促使生产者自动放弃污染产品的生产,转向工艺先进的无污染产品,这样污染产业将随之消失,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因此,笔者就如何利用多种经济手段来调控污染产业做一些探讨,以期为达到更好的调控效果提供一些建议。
利用税收手段来调控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对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污染产业的调控作用举足轻重,并且有行政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用税收手段来调控污染产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用赏罚分明的税收政策影响生产者。1.对污染产品的生产者实行最严厉的强制性税收政策。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对其增加税收的种类和增大税收的幅度,如开征资源税、污染产品税和环境税,提高利润所得税税率,增加所得税税额。2.对无污染产品的生产者实行宽松的税收政策。生产者采用先进工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过程无污染或污染较少的,给予减少税目和降低税率甚至免于征税的优惠,如降低所得税和增值税等。只要发明或使用有利于无污染生产的技术、设备、工艺、能源和原材料的,如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清洁生产等,一律给予税收优惠,这必将大大提高生产者追求无污染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大污染产品流通税的征收力度。污染产品要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若对污染产品的每一个销售环节都课以税收,必将大大增加其流通成本,降低中间商的利润,使中间商不愿代理污染产品,从而切断污染产品的流通途径。
加大污染产品消费税的征收力度。在使用污染产品过程中或使用后造成环
境污染的,如大排量的交通工具和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品等,对使用者也要课以税收,提高使用者的消费成本,让使用者自觉抵制污染产品,崇尚无污染的环保产品,从根本上转变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利用信贷手段来调控
信贷是生产者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企业的项目启动、建设及企业的运转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信贷的松紧对于生产者选择何种产品进行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污染项目,信贷部门要提高信贷门槛,严格信贷条件,尽量减少贷款或不予贷款。在这方面,国家也有相关的政策规定,如在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有污染的新项目,在给予固定投资贷款时必须向环保部门了解项目的环境风险和环保审批情况。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也有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停止信贷的规定。今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但这些政策还需更进一步完善、细化和落实,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就国外而言,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政策体系,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银行,就对影响环境的信贷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审核贷款时,不仅把好环保审查关,而且对信贷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再根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分期、分批地给予贷款。像在浙江省天台县投资多达50多亿元的桐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世界银行在给予贷款时就要求其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环保方面的资料,并且到实地核实;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建设单位每季度提供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测记录和执法监督检查情况,并且定期到建设现场核查,促使建设者自觉做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银行对污染企业的信贷政策执行到位,这既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利于自身的信贷安全。因为污染企业不仅污染环境,不受国家扶持和公众欢迎,而且效益低下,随时有被关停并转的风险,容易造成呆坏账。因此,信贷部门要利用相关的政策提升调控意识和运作水平。对于无污染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及推广应用,环保改造力度大、环境治理效益明显的企业和有前景的环保新产品,在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范围的同时,要本着简化贷款手续和灵活便捷的原则,及时发放贷款,提供“贷款+承兑+贴现”的综合金融服务;对于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贷款,已发放的要逐步收回,使污染企业由于融资困难而放弃生产,或转向生产环保产品。
利用价格手段来调控
价格机制也可以在调控污染产品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品的优化。一方面,要大大提高污染企业的资源和原材料使用价格,如水价、电价等;另一方面,要让污染企业对由其造成的环境损失进行赔偿。如排污权交易已在有些地方运作得较为成功,在控制污染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利用收费手段来调控
利用收费手段来调控,就是向排污者或有可能排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较大数额的费用。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调控。
一是排污费的征收制度。这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国家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已比较规范和完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水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偏低、排污费未能及时足额征收、排污费没有纳入专项基金和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等问题,以致调控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解决,特别是要提高水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和加强排污费使用监管。
二是征收环境生态补偿费。主要用于排污费没有覆盖到的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根据“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向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作为其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补偿。
三是押金制度。是指通过强制性措施,向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和个人预先收取一定费用,若没有造成环境污染或符合环保规定要求,则返还押金,否则就不能取回押金。如在污染项目建设之前预先收取较大数额的押金,项目投产后若符合环保要求的,则返回押金;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待整改完毕、符合环保要求后再返回,否则不予返回。对于玻璃、塑料、橡胶等可流动的容器或包装物,消费者在购买时,由销售者收取押金,若消费者使用完毕送回容器或包装物的,则退还押金;否则就不能取回押金。
总之,正确运用多种经济手段调控污染产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国家应大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在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经济手段进行全程调控。通过这些经济手段的运用,把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在化,使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承担起环境污染造成的外部成本,使其不愿生产、销售和消费污染产品,从而转向生产、销售和消费受国家支持和受公众欢迎的环保产品。
(作者系浙江省天台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副站长)